衡阳师范学院特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简介

作者: 时间:2021-06-16 点击数: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创办于1958年,渊源则可追溯到1904年创办的湖南官立南路师范学堂国学科;1999年开始招收首批本科生,是湖南省特色建设专业。“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均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017年获得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18年被确定为湖南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2019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获评为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学科以汉语言、中国文学研究为基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为己任,以语文教育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为应用方向,致力于地方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努力建成队伍优良、特色鲜明、成果突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应用性学科。

学科带头人为任美衡博士(后),2007年获得兰州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文学院院长,中国语言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湖南省文学评论学会副会长、湖南省船山学社副社长、湖南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带头人、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带头人、湖南省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带头人、湖南省文艺评论基地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2009年被确定为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2014年被确定为省级学科带头人;2013年入选湖南省首届文艺人才扶持“三百工程”,2017年入选湖南省121创新人才工程(第二层次);2018年被遴选为湖南省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20年被推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以及被遴选为市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市社会科学重点科研基地负责人等各种人才工程。主要学术研究领域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文艺理论与批评》等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主编教材2部。主持和承担国家级、省级重要科研项目15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中共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奖二等奖、衡阳市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以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科研成果奖等各1项。作为学科带头人,学科建设成效显著,并被推选为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创会代表等,学术成果曾得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权威媒体的专题推介。

学科方向特色鲜明。本学科设有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等5个主干学科方向,在船山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甲骨文和楚玺楚简,以及地方文化与地方文艺研究等方面特色鲜明。

学科方向

学科方向带头人

学科方向简介

中国现当代文学

任美衡

主要围绕中国现当代文学,以多元化文学批评方法研究文学经典化及评奖制度、小说叙事学、地方文化与文学,以及文献整理与研究等领域。形成了立足文学现场,侧重获奖作家作品、湖南本土文学、文人存世日记,以及促进文学研究服务地方文化建设及人才培养等研究特色。近五年来,出版专著3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项,获省级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中国古代文学

朱迪光

主要聚焦王船山思想文化的研究与传承、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与传承。在王船山思想文化的研究与传承方面主要研究王船山思想学术的理论内涵、发展演变及其现代转化,形成以深度研究、应用普及相结合的特色。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与传承方面注重从文学和文化的复合视域考察古代文学的生成机制与演化规律,揭示古代文学的艺术审美特质与社会文化意蕴,形成了湖湘区域文学、宋元词、明清诗学、文学社会学等重点研究领域。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出版专著6部。

汉语言文字学

李振中

主要聚焦汉语语法学、汉字学、方言学等领域。重视高师汉语研究与汉语教学的融合,重视研究成果在高师语言学课程及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在“汉语句法语义”“湘南方言与民族语言”“甲骨文与楚玺楚简”等方面彰显出特色。近五年,在《中国语文》刊发论文2篇,专著11部,国家课题3项,教育部课题2项,省部级优秀社科研究成果二、三等奖各1项,省级优秀教科研究成果二等奖1项。

文艺学

左其福

主要聚焦文学基本原理、文学批评方法与实践、中西诗学与文论、文艺与传媒四个学科领域。重视文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拓展,强调跨学科合作,回应文艺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在文学情感理论、文学符号学、中国古典诗学、媒介叙事以及民俗文艺研究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近五年来,出版专著7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5项,获省部级社科研究成果二等奖1项。

 

中国古典文献学

唐红卫

主要聚焦中国古代经典典籍的整理研究。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实践之需,在传承中华文化基因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传统经典文献的价值,形成了湖湘古典文献、中国古代诗词学文献、中国古代小说戏曲学文献三个方面的鲜明特色。近五年来,出版专著8本,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3项。

 

学科团队结构合理。本学科团队现有专任教师35人,教授16人(二级教授1人,三级教授3人),副教授14人,讲师5人;博士24人,占比69%。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湖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湖南省121工程人才3人,湖南省学科带头人2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8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学科团队年龄、学缘结构合理。9人有博士后研究经历、4人有国内外知名大学访学经历,占比37%。

学术研究成果丰硕。近5年,主持或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1项,国家语委项目2项,湖南省社科规划项目14项。科研总经费 450余万元。发表论文267篇:其中《中国语文》2篇;其他CSSCI核心库源刊45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6篇;《光明日报》国学版3篇。出版专著47部。获省部级社科成果奖7项。

学科平台优势突出。本学科现有湖南省船山学研究基地、湖南省船山思想科普基地、湖南省首批小学语文教师学科培训基地、湖南省应用特色学科、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湖南省文艺评论基地等省级平台6个。

近年来,为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本学科深入推进文化建设工程——力求“知行并进,以文化人”,先后举办了“文化引领价值,信仰驾驭青春”成人礼、“汉字英雄大会”、“遇上诗意的你”大学生原创诗歌节、“中华诵”等活动,得到了新华网、中青网、潇湘网、衡阳市电视台、《衡阳日报》等近百家媒体报道,也赢得了教育部2014年“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特色展示项目”等荣誉。在湖南省大学生作文竞赛、省大学生艺术展演、省大学生教学技能竞赛、全国师范生微课大赛、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各项赛事中,本学科学生成就突出,先后获得各类奖项130余项,以及“全国大学生自强人物”等各种荣誉称号。本学科凭借船山学研究已享誉海内外,学术影响力还拓展到了韩国成均馆大学等海外学府,并招收了3批外国留学生前来学习。本学科毕业生就业良好,受到各中小学、文化教育机构的广泛好评,且供不应求。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 2020 衡阳师范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学科建设办公室

地址: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衡花路16号

联系电话:0734-3456100      联系邮箱:xkjsb@hynu.edu.cn

Baidu
map